经过三年多连续的冲突,乌克兰境内的重要重工业中心和经济命脉几乎已经被彻底摧毁。例如,像马里乌波尔和哈尔科夫这样的工业重镇,已无法为乌克兰的战争提供持续的物质支持,部分地区甚至已被俄罗斯完全控制。在此情况下,乌克兰实际上不再适合成为大规模空中打击的目标,因为其几乎没有剩余的高价值目标可供攻击。
俄罗斯近期对乌克兰发起的新一轮大规模空中打击,实际上可以视作一种政治声明。从一个角度看,此次行动代表了对乌克兰的报复,因为乌克兰已对俄罗斯空天军的战略轰炸机进行了无人机袭击,并付出了代价。若不展开反击,不仅无法对乌克兰形成有效的威慑,还可能在国内造成舆论压力。另一方面,这也是向西方战略对手传达的信息,即俄罗斯依然具备有效进行大规模打击的能力,至少在出动的架次方面没有问题,以此警示西方不要妄想在战略打击问题上与俄罗斯讨价还价。此外,还有一种可能性,尽管极小且相当特殊:这是对美国使用B-2轰炸机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回应。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全境空袭的方式与往常有所不同,时间点也显得颇为特殊。
展开剩余53%近期,美国出动的B-2轰炸机参与空袭伊朗核设施的数量占其可用机型的80%以上,并且同时从两个方向展开作战,并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飞行,这显示出美国战略空军在远程打击行动中的强大能力。这次军事打击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实力的展示,背后也隐藏着明显的政治宣传意图。毕竟,针对伊朗的打击出动如此规模的B-2轰炸机,投放的钻地弹数量极为有限,因此一些轰炸机甚至可能只是参与飞行,实质上并未参与真正的打击行动。这种大规模的出动,实际上也具有训练的意图,特别是考虑到伊朗已经失去了有效的防空能力。
在战略轰炸机数量远远少于美国,并且在乌克兰的潜入攻势中损失了一部分轰炸机的情况下,若俄罗斯无法展示出其他形式的大规模空中打击能力,必然会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。因此,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打击,其政治表态的意义要远远超出实际战役的价值。如果没有意外,未来俄乌之间这种政治性作战行动可能会愈加频繁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众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